輕軌一期第三階段專項審計報告揭示項目估算,已由最初的四十二億元三級跳到尚未封頂的一百四十二億多元,最終要多少公帑埋單仍是未知數,更甚者氹仔四個分段一三年進度都嚴重延誤,連同澳門段的一期工程應要二○一九/二○年才能落成,社會譁然。運建辦昨稱,氹仔線的樁基礎施工已大致完成,工程正進入上部建設階段,“氹仔碼頭”已形成首個輕軌車站的雛形。另多個路段的高架橋正持續吊裝預製件。
進度離譜經常閒置
輕軌一期一拖再拖,難得氹仔段一二年率先施工,卻遇上“百年石屎”等問題,爭議不絕。日前審計報告又指出,氹仔段四個進行中的土建工程分別在一二年二至九月開展,按合同各標段應在一五年六月前全部完成。惟按監理報告,截至一三年底,各分段實際進度與計劃相差甚遠。審計署對一三年內氹仔各分段工程的計劃配置與實際配置人資作比較,發現各分段都有大落差,如有承建商計劃五月派八百一十五名工人,但實際祇有卅八人,不到百分之五。此與社會反映,氹仔輕軌工地經常“閒置”、少人開工,到底現時輕軌進度如何,成社會焦點。
樁基礎進上部建設
運建辦昨日回覆本報查詢指出,氹仔線全長超過九公里,僅地基已超過千八支樁柱。現時氹仔線的樁基礎施工已大致完成,工程正進入上部建設階段,包括高架橋橋墩、橋面及各個車站的施工。其中,“氹仔碼頭”的兩層結構去年年底基本完成,形成首個輕軌車站雛形。另外“排角”、“馬會”、“機場”、“科大”、“氹仔碼頭”等車站,亦正推進上部結構施工。與此同時,輕軌高架橋正持續進行預製件吊裝工作,包括偉龍馬路、霍英東博士大馬路、機場大馬路、望德聖母灣大馬路等。柯維納馬路亦即將開展相關吊裝,技術團隊正協調各項前期準備及安排。澳門方面,政府正綜合分析北段諮詢意見,稍後公佈。
麥瑞權:延誤應罰
批評、質疑過後,輕軌如何再上路?審計報告指氹仔各段進度嚴重延誤,與罰則阻嚇力不足有關,建議引入國際慣例“補償性違約金”,明確承建單位對工程延誤須負擔的賠償,運建辦怕會拉高預算、造價而婉拒。建築界議員麥瑞權不認同亦不擔心,因私人市場行得通,公共工程一樣可以,只要寫清楚說明白就得,“一定有好多人來做,如果投標者估過風險估得高,打價高,咪一樣唔會中標。喺市場經濟下,你算我算,必然有個市場價格出來,唔會因為咁被扯高。”強調罰則合理,就可以在承建合約中訂明,能力好的承建商不會因此而加大投標價,除非有圍標情況,但輕軌屬半國際性招標,圍標機會不大。
顧問幫唔到還用?
麥瑞權又說,整件輕軌事件一開始就出現顧問公司問題,質疑運建辦一直認為顧問公司幫不到手,為何還繼續聘用?運建辦駕馭不到顧問公司,應該全面檢討,並重新檢視投標制度,做好估算,否則澳門段都一樣會遇到估算亂籠、延誤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