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積分到期”釣魚短訊騙案高發,司警十月一日至十一月三日期間共收到六十五宗相關報案,涉案金額共約九十四萬八千澳門元。六十五案中三十宗在十月卅一至十一月三日接獲,涉款約卅九萬八千澳門元。
警方呼籲居民切勿點擊任何短訊內的連結,保障個人資料及財產安全。
短訊附假網站連結
司警發言人李志豪、反詐中心負責人張遠鴻昨午警方舉行例會期間介紹相關情況。張遠鴻表示,司警除了收到相關報案,在十月一日至十一月三日期間 ,“防騙熱線”及“反詐程式”合共收到近一百條相關犯罪消息檢舉及詐騙線索上報,警方已立即透過電訊營運商阻截釣魚網站。騙徒主要假冒本澳不同銀行發出“積分到期”的釣魚短訊,並附有“假銀行網站”連結,誘使居民點擊連結及提供個人、銀行卡資料、驗證碼換取禮物,從而利用套取所得的資料進行大額消費。
對於近日接獲的三十宗案件,李志豪稱事主為十四男十六女,均為澳門居民,包括一名青年及廿九名中年人士,各人損失四千九百至六萬二千二百澳門元。損失最大的事主本月三日中午約一時收到短訊,內容指禮物積分即將到期,由於事主常用相關銀行的帳戶,發送電話號碼亦與平常收到的銀行短訊相同,事主信以為真點擊網址,進入一個出現有相關銀行標誌的“假網站”後填寫個人、銀行卡及驗證碼後,收到兩個涉及一千七百歐元及十八萬七千多泰銖的消費短訊,隨即向銀行了解,發現被騙後向警方報案,損失折合約六萬二千二百澳門元。
多家銀行已發聲明
因應相關騙案高發,張遠鴻強調多家銀行已發出聲明表示不會以短訊連結要求客戶登入網站進行交易及索取個人資料,呼籲居民切勿點擊任何短訊內的連結,如需透過互聯網輸入個人、銀行賬戶或信用卡資料,必須小心求證有關網站的真偽。若有懷疑,應使用司警局“反詐程式”查核詐騙風險指數,又或致電司警局防詐騙查詢熱線八八○○·七七七七或報案熱線九九三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