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季本澳零售業銷售額按年大幅收窄,對於下半年零售業表現,有學者預期第三季零售業表現按年持平或微增。市場需要不斷調整適應變化,主動求變。
澳門經濟學會會長劉本立表示,第二季零售業跌幅明顯收窄,儘管當前消費模式與消費水平尚未恢復至巔峰時期,但旅客保持增長,可為行業帶來利好,相關數據也印證這一趨勢。
調整策略增吸引力
展望第三季,零售業表現料較次季要好,不排除按年持平或有微升。消費復甦需要有過程,政府正積極發力,國際煙花滙演、國慶長假、系列演唱會及多項活動相繼登場。若可持續保持客量增長,可為零售業經營提供基礎。
但在此背景下,零售商戶需從多方面調整策略。一是強化線上線下聯動宣傳,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二是緊跟市場動態,打造新穎消費體驗,如貼合年輕人“追星”需求,新增佈置如應援打卡點、特色產品。
如當前消費者看重創新與特色,“泡泡瑪特”限量版吸引旅客專程來澳掃貨。他認為這趨勢可延伸至多個行業,如餐飲領域中的茶餐廳、日料、中餐等,需推出新食材、新菜式;鞋店等零售門店也可結合斷碼特價鞋與特色限量版球鞋,增強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商會則應發揮助力作用,為會員提供經營培訓與輔導,推廣新的經營理念、模式和推銷手法。
外圍向好有利消費
新一輪社區消費大獎賞活動已啟動,居民應支持本地消費,推動經濟良性循環。各行業也需正視自身不足,做好服務。觀乎內地消費環境與服務質量持續提升,澳門商家需在裝修、門面設計、服務水平等細節上持續改進。
外部環境的變化影響澳門零售業走向,內地經濟呈好轉,若下半年內地及周邊地區經濟持續向好,有望提振消費力。近日人民幣匯率上漲也帶來間接助力。他表示,留意到即使淡季期間,訪澳旅客也保持穩定,節假日客流優勢更明顯。內地出遊平台創下良好業績,也體現旅遊市場仍具韌性和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