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設局今年三月委託路環西側防洪(潮)排澇項目——圍堤及涉水代建工程,工程主要內容包括荔枝碗段防洪堤建設、十月初五段防洪堤建設、四座穿堤換水閘施工以及荔枝碗湖和十月初五湖兩處景觀湖清淤,以及相關水文站建設、環保及監檢測等。工程預計二○二七年八月竣工,目前無出現超支超時。
由於該工程相關的材料運輸、施工等全部在海上完成,不與陸地相接,對路環區路面交通無太大影響。昨日記者於路環十月初五馬路現場所見,工程正有序推進,路環西側離岸完成大部分的填海作業,上方有工程車及相關施工器材,旁邊停泊施工船隻,填海形成的堤堰與現有岸線已初步圍合成景觀內湖的雛形。
臨時車場年底竣工
除了防洪工程,路環竹灣馬路臨時車輛停泊區設計連建造工程也在施工。公共建設局今年八月委託推進,選址原路環飛鷹訓練基地興建臨時停車場,預計可提供不少於七十個私家車位及電單車車位,工程預計今年十二月竣工。
昨日現場所見,工程仍處於土地平整階段,多輛工程車處於開挖土地的狀態;打纜街部分行人路段因工程被圍封,行人需繞道而行。
路環市區交通問題突出,昨日周日路環市區一帶部分時段車流密集,由於車位供應緊張,不少車主違法泊車,加上臨時停車空間有限,不少的士在路邊上落客,形成交通亂象。
路環居民趙先生反映區內車位不足,車輛違泊嚴重,而且街道狹窄經常塞車,認為增建臨時停車場是好事。他稱,路環在極端天氣時水浸嚴重,興建防洪設施有必要,指出不少路環居民希望在防洪堤堰興建外圍路,既可疏導交通,也可起到防洪作用。
冀工程減颱風影響
商舖負責人駱先生也對防洪工程表示支持,“一打風水浸,打完風搬嘢搬到你暈”,每次颱風前夕都要提前搬運貨物到高處,以減少損失,颱風過後,水浸夾帶爛泥,清理至少需時一天,期望工程完工後有效抵禦大風洪水,減少對生活及經營影響。他也支持增建停車空間,認為充足的停車位對吸引人流尤其食客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