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訊:基孔肯雅熱透過白紋伊蚊或埃及伊蚊傳播,不會直接人傳人,主要臨床表現包括發熱、皮疹及劇烈關節疼痛(常見於手腕、膝蓋、腳踝及手指等小關節)。病程一般持續五至七天,多數患者症狀較輕微,但少數病例可能出現持續兩至三個月的關節痛問題。若出現相關症狀,應立即就醫診治。
防病關鍵杜絕蚊患
基孔肯雅熱是可防可控的傳染病,預防關鍵在於杜絕蚊蟲孳生。由於傳播此病的白紋伊蚊主要在細小、清潔且靜止的積水中繁殖(特別是人工容器內的積水),因此清除積水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建議居民做好“防蚊三招”,共同防控基孔肯雅熱等蚊媒傳播疾病。
清積水阻入屋防咬
一、防止家居孳生蚊子,注意定期清除工作地點和家居周圍環境的積水,杜絕蚊蟲孳生。
二、防止蚊子進入室內,家中可使用紗窗、蚊帳或開冷氣等措施,減少被蚊叮咬機會。
三、防止戶外蚊子叮咬,在戶外活動時宜穿淺色長袖衫褲,並在皮膚暴露地方或衣服使用驅蚊劑,防止被蚊叮咬。
如有疑問可致電衛生局傳染病熱線二八七○ · ○八○○或瀏覽傳染病網頁http://www.ssm.gov.mo/c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