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
image
  • image休閒娛樂
  • image其他類
  • image地產置業
  • image手信禮品
  • image精品服飾
  • image美食天地
  • image藥行/診所
  • image超市/百貨
  • image離島酒店
地點
image
image

廣興隆

百年老字號

走進氹仔地堡街,迄立兩旁的是各式各樣的食肆,周邊圍繞著高樓大廈,站在這條不過百米的街道上,你可以看到威尼斯人、銀河渡假村等宏偉的娛樂場建築。如果你是乘坐巴士,在地堡街的街頭下車的話,有沒有想像到眼前的建築物,甚至你腳下踏著的土地,昔日都是一片美麗的海灣呢?

在二十世紀初期,氹仔島只由兩個小島(大潭山和小潭山)和一個港口組成,氹仔的名字仍被稱作“龍環”,面積僅有2.57平方公里,是現在的三分之一。在地堡街對開的地方,曾是中外商品的集散地和進行東西方貿易的中繼港。例如,從事中國與印度之間貿易的商船在這裡把貨物卸下,由航行於珠江的船隻將這些貨物運去廣州,然後從廣州將內地的貨物運來澳門。由於擁有優良的港口,造就了氹仔物流和漁業的蓬勃發展。大大小小的漁船每天在附近的海域打撈作業結束後,紛紛駛至現址為地堡街的港口缷裝,在岸上自然會產生一批漁業加工的商戶,其中一家就是廣興隆漁舖。廣興隆迄今已有過百年的歷史,傳承至今已是第三代,現由潘生和坤姐打理經營,他們出品的蝦醬和蠔油是馳名澳門的商品,不單是澳門本地食肆的必需品,亦是部分遊客來澳的必購手信。

蝦醬自家製

經過了百年歲月的洗刷,昔日的漁港業已變成一條狹窄的內街,周圍高樓大廈林立,而廣興隆直到今天卻依然風韻猶存,吸引著來自內地、台灣、美國等地的客人。在百年前同一個位址、同一個建築,潘生的祖父在這裡創辦了 “廣興隆自製蝦醬漁舖”,不但出售蝦醬、蠔油,還有咸魚等其他魚類加工製品。當時店舖對開是一個漁港,每天各樣船隻在這里穿梭進出,當撈漁回來的船一靠岸,廣興隆的人員即把所需的海產拎上岸進行加工,例如,蝦用來碾磨加工成醬,魚類則醃曬成咸魚,保證原料絕對新鮮,保持製品的品質,現在店子裡仍保留著舊時用來秤魚的工具和有數十年歷史的賬房門面,是一個活古蕫。直到目前為止,澳門絕大部份的食肆仍是採用他們的產品,而且燒出來的菜也大受歡迎。

滄海桑田

現在漁港填平了、漁船消失了,沒有了漁獲的供應,廣興隆逐漸減少了魚類製品的銷售,所以在店子牆上的“漁舖”二字已消聲匿跡、變得無影無踪。至於製作蝦醬的原料便需要到香港去,拿銀魚打爛後再在店子加工。

廣興隆是港澳唯一一家保留了傳統做法的店舖,走到店前更可以看到一盆盆正在曬製的蝦醬。其實要使蝦醬更香,工序十分繁複,而且不能有半點馬虎,加上在曬製上需要曬地,在寸金尺土、地少人多的港澳地區,這類舖頭已然不多。

雖然這類行業現時較少年輕人入行,看起來人手會不大足夠,但畢竟對於廣興隆來說是一門家族生意,也會堅持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給我們打分並寫一篇評論

衛生

服務

環境

價格

瀏覽

你的評論建議至少140個字符長度

image

image